BetWay必威官方网站 >详情

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提高用药依从性,做好长期规范管理

来源: 必威betway官方入口发布时间:2025-05-13

  2025年5月19日是第16个“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来临之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消化内科主任田丰联合多位消化领域权威专家,发起“爱有颗粒度 健康无边界”科普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认知,帮助患者实现科学管理疾病。田丰表示,IBD虽不可治愈,但通过科学用药、长期规范管理与综合干预,患者完全可实现与疾病和谐共处。

  IBD带来身心双重负担不容忽视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数据显示,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持续攀升: 2013年CD及UC发病率分别为0.46/10万人及1.33/10万人 ,预计到2025年,我国IBD患者总数将突破150万 。

  田丰表示,与普通感染性腹泻不同,IBD具有慢性进展、反复发作的特点,常伴有体温异常,其中克罗恩病还会影响青少年患者的生长发育。作为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免疫性疾病,IBD不仅威胁患者身体健康,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重症患者每日腹泻可达10-30次,往往被迫中断学业或工作。而肛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导致的粪失禁问题,更会给患者社交和心理带来沉重负担。

  早诊早治,提高用药依从性是关键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患者因将IBD误认为普通腹泻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后果,表现为体重急剧下降。

  “IBD虽进展缓慢,但若不规范治疗,将显著增加手术风险和癌变概率。”田丰强调,“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有效促进黏膜愈合,降低复发率,避免病情进展至需要激素或手术治疗的程度。”

  当下,患者用药依从性不足是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田丰提醒,IBD患者须严格遵循医嘱。通过规范使用一线药物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而生物制剂对中重度患者具有明确疗效,但需按疗程持续治疗。

  田丰建议,可通过简化用药方案、开展个体化用药教育、建立医患共同决策的随访体系,并探索数字化干预等手段持续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基于患者生活场景的用药习惯适配,如将服药与日常行为锚定,可显著提升执行率,而医患信任关系的强化则是长期管理的基础。

  科学管理,疾病可控可治

  虽然IBD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疾病控制。田丰给出具体建议:在饮食方面, IBD患者可分阶段调整饮食,科学应对肠道负担。活动期采用低纤维、少渣饮食,避免韭菜、芹菜等高纤维食物摄入,忌辛辣、油炸及生冷食物。缓解期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坚持清淡、易消化原则,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特别提醒,克罗恩病患者需戒烟,吸烟会显著增加复发风险。

  田丰特别强调,IBD患者必须重视身心同治。定期心理干预不仅能缓解患者压力,还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依从性。运动调理同样重要: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缓解期可进行每周2-5次有氧运动及1次抗阻训练。同时,患者需每日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体重变化,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及粪便常规。UC患者每1至2年需进行结肠镜检查,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更应重视。

  随着对IBD认识的深入, IBD的诊疗模式正从单一科室向多学科协作(MDT)转变。由消化内科、外科、营养科、心理科及影像科专家组成的炎症性肠病MDT团队,可为患者提供包括肠梗阻、瘘管等并发症在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IBD管理需要科学认知、规范治疗与综合支持三管齐下。通过提升公众认知、推广多学科协作模式,我们相信更多患者能实现‘无复发、无并发症、回归正常生活’的目标。”田丰说。

【附件下载】

Baidu
map